想开一家公司、证明自己没结婚、发票掉了找不到……从身份证掉了、医保发票掉了这些掉东西的事儿,到门牌号、婚姻状况这些证明的事儿,社区都要负责开具证明,盖上鲜章。从今年1月2日到现在,达州市通川区某社区的盖章登记本上,已经登记了61页,而这其中,很多证明都是画蛇添足,也有一些证明让社区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法去证明。(11月12日华西都市报)
近年来,咱们人民群众到去办事,往往都会被要求开一张加盖社区公章的证明。社区公章的作用还真不小,什么地方都少不了。但是,我们要问,那些加盖了社区公章的证明,究竟能证明什么呢?要证明父子关系吗?社区又没有DNA检查技术,他们的证明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要证明有无犯罪记录吗?社区又不是办案机构,谁有没有犯过罪,他们怎么能掌握得那么清楚呢?的确,社区是最基层的部门,也是最接近群众的部门,但是一个社区就10个工作人员,哪儿能够了解几千号人的各种细微情况变化,既然不能了解这些信息,那么开具这些证明真的有证明的作用吗?
证明父子关系,难道一个户口薄还不能证明吗?证明婚姻关系,难道一个结婚证还不能证明吗?这些信息民政部门不是都有输入系统吗?难道非要社区政府两头跑才能办好事。近些年来,政府倡导简化办事程序,某些办事程序的确得到了一定的简化,但是为何社区证明这个程序不能简化掉呢?说白了,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式,将责任转嫁到最基层的社区。现在的社区名义上是自治组织,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但是又有多少个社区是真的自治了呢,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政府部门做行政方面的任务。
笔者认为,要真正的简化办事程序,将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加强政府官员的素质提升培训,只有官员们的素质得到提升,才能不将责任推卸转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办事程序;其次,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推卸责任的官员进行严格的追责,让官员们无法推卸责任。(唐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