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廉政瞭望报道,中部地区一名县委秘书长王安东表示,“虽然各地纷纷出台针对大吃大喝的禁令,但有时候又不得不吃,我们只能转战第二、第三战场。”(5月14日新华网)
所谓的“第二、第三战场”,即改变消费策略,变外出请客为内部吃请,重新包装单位内部食堂的包间,并高薪聘请星级酒店厨师,于是在单位内部也能享受到同等大餐,同时还少了很多“风险”,真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战场”固然可恨,但这位官员前面一句“不得不吃”更让人感触颇深。
初看“不得不吃”,蛮有一种被迫的味道,好像并不是他们主动“想吃”。说起吃喝,想起有本书叫《饭局就是生产力》,正如其名一般,在不少官员眼中,摆弄饭局就是在创造“生产力”。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期间少不了觥筹交错,一些工作做到不妥的地方,几杯酒下肚便被忘得一干二净,只剩下满口称赞。招商引进项目谈判,也得和客商交杯换盏一番,客商投资的疑虑,很可能在“感情深、一口闷”之下打消,项目便落地生根。对这些人来说,吃吃喝喝说小,可关系到本单位的运作,说大,可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似乎因此便“不得不吃”。
然而,腿脚和嘴都长在自己的身上,还有多大“不得不吃”的空间?兰考县某官员曾在自我批评中说“过去五星级饭店一周去几次,老板服务员见了我都打招呼,感觉很有面子”。这种“面子”思想在很多官员心中都存在。招待别人,可显示自己财大气粗不拘小节;被别人招待,说明自己高高在上,用这样日复一日的吃喝接待来显示自己身份的举足轻重,似乎工作离开了自己无法开展。如此来看并不是“不得不吃”,而是有的人心术不正,驱动着自己的腿脚与嘴。
“第二、第三战场”上的吃吃喝喝已是一个结果,如今却非要在这个结果之前加上一个“不得不吃”,这不就是“得了便宜还撒娇”的矫情吗?
其实公务接待并非天生就不招人“待见”,关键在“不花自己的钱”的情况下,一些人在接待中大肆挥霍,人人争相比场面、桌桌都要“高大上”,一顿公务宴、数亩农民粮,再加上一些以“工作需要”名义的私人宴请也变相加入,便有了一年吃掉3000亿的惊人数据,如此舌尖变味,怎能不受质疑?
虽看到了个别人的心术不正,更要看到我们在遏制公款吃喝上所付出的的努力。3000亿已是2012年的数据,相信在对干部作风整顿的日渐加强下,这个数目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透明。(冬月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