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各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中管高校公务用车、“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情况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来源:人民日报10月6日)
《人民日报》同日发表了人民微评:“吃空饷,一退了之?”文章观点:“高达16万吃空饷被清退,多少民脂民膏被糟蹋?吃空饷不可清退了之,还该问:吃了多少是否全都吐了出来?涉嫌犯罪是否受到法律严惩?不是一般人能吃上空饷,能否拔出萝卜带出泥?治理吃空饷,不应既往不咎,亦不可法不责众,否则白吃谁不吃?”
近年来,“吃空饷”现象愈演愈烈。“旷工饷”、“病假饷”、“多头饷”、“挂名饷”……各种骗饷不正之风,让懒者不劳而获,让劳者劳而无获。不仅增加了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负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着部门(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了社会矛盾。笔者认为,整治“吃空饷”的沉疴顽疾只有加强问责,才能有效地起到“清”和“防”效果。
从大量曝光案件来看,“吃空饷”的人大多数都是有着深厚背景,一些领导干部就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或是送着某些领导干部的人情。“吃空饷”是一种典型的权力腐败。试想:如果单位一把手不同意,谁能吃得到空饷呢?在笔者看来,“吃空饷”的沉疴顽疾暴露出当前机关单位中存在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监管不力、编制不透明、对人事、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和部门一把手权力过大等问题。
要想从源头上“清”和“防”“吃空饷”问题要加强问责力度。首先,要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督,完善监管问责机制,让滥用权力的干部和纵容包庇“吃空饷”的干部受到相应的处罚。其次,组织人事部门要让编制、工资、人员在岗情况“三公开”的透明度,让群众和舆论参与监督和举报整治“吃空饷”活动中,清除“吃空饷”的干部,清算侵吞“皇粮”的行为。最后,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千万不要想方设法去钻权力的空子,别再想着“揩国家的油”。
作者:李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