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峰作
武器装备来源较多、种类较杂,“傻傻分不清”怎么办?美军给出的办法之一是:印发扑克牌。
(资料图)
美国军方正在设计一套新扑克牌,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识别武器装备。和传统扑克牌不同,这套新扑克牌上印有北约制造的多种兵器图案,使用者在玩扑克牌时,就可以不断加深对这些武器装备的印象。
这不是扑克牌第一次充当“军械教员”的角色。在此之前,美军就推出过类似的扑克牌。不过,那套扑克牌上印的是美军自认为是“战略对手”的一些国家的武器装备及军事术语。
当然,也不只是美军把扑克牌当“军械教员”用,不少国家的军队都有过类似举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也曾配发过“外军兵器识别”题材的扑克牌,在了解对手武器装备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
扑克牌之所以能充当“军械教员”,在于它的喜闻乐见与寓教于乐。作为一种常见娱乐方式,玩扑克牌过程中有竞争、有谋略、讲配合,尤其是对一些关键牌的关注,会让使用者“爱屋及乌”或“恨屋及乌”地关注牌面上的内容,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武器装备的印象。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印象,扑克牌的这一功能也被应用在其他方面,比如用来通缉重要人物。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曾发出“扑克牌通缉令”,即把包括萨达姆在内的许多伊拉克高级官员的照片印在扑克牌上,以便使用者能更快地认出这些官员。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也曾设计过一套扑克牌,牌上印有丑化过的纳粹德国领导人头像以及嘲讽对手的标语,以此鼓舞苏军士气,达到“从战略上藐视敌人”的目的。
在围绕扑克牌内容做文章的同时,扑克牌花色图案人尽皆知的特征也被加以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发现执行空降任务的士兵会因分落各地而打乱部队建制,于是在跳伞前,让不同单位的士兵在钢盔外涂上指定的扑克牌花色图案来标识身份,以此帮助士兵快速找到所属部队。
当然,人们对扑克牌的这种司空见惯也会引发另一种后果——熟视无睹。历史上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在诺曼底登陆前,有不少盟军士兵被德军俘虏。为帮助这些士兵逃出战俘营,盟军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将特制的扑克牌送入战俘营。从表面上看,这些扑克牌与普通扑克牌无异,但如果把它们浸湿,将牌正反面分离,就会发现夹层中画着一小块地图,将这些地图拼接在一起,就是一份完整的战俘营逃生图。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断让人们的业余生活数字化的今天,仍有一些国家对扑克牌“不愿放手”,甚至准备将友军的武器装备也搬上牌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军事领域,扑克牌似乎还有潜力可挖,其作用的释放可能还将继续。(张浩天 孙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