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化领导干部“走读”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区(市)县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制度规定,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走读”行为,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坚决避免“一阵风”、走过场。(3月24日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何谓“走读”?“走读”原指学生只在学校上课,而不在学校住宿。而如今“走读”一词蔓延到公务员群体中,“干部走读”指干部家在外地,通常周一到单位上班、周末回家的现象。而今,走读现象愈加严重,一些干部每日返家,下午三、四点钟便匆匆离去,第二天九、十点才姗姗来迟。更有甚者,一些干部每日“走读”还要公车接送,真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其实,“干部走读”现象在县乡两级非常普遍,一些较为正常的“走读”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工作固然重要,家庭也不能忽视,谁家里不会有点事?特别是一些较为年轻的干部,子女正在成长阶段,缺不了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常回家看看”又有什么错?
但是,所谓正常的“走读”是建立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一些干部自以为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就可完全由自己支配,心里没有宗旨意识、没有人民群众、缺乏奋斗精神,干部不值班、领导不带班,一些镇乡一到下班时间便人去楼空,群众有急事找不到人,上级有要事也找不到人,突发紧急情况没人处理,机关直接成“瘫痪”状态,往往造成一些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而且,对于干部“走读”时迟到早退、公车私用等现象是更加不能容忍。“这些‘走读’问题,实质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是‘四风’问题的突出表现。”严重违反制度和纪律的“四风”问题,必须要强加整顿、严肃处理。
一言以蔽之,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作风,整治干部“走读”问题势在必行,要让“走读干部”变“寄宿干部”,各地都应出台相应的措施,构建治理“走读”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走读”现象。当然,治理“走读”还须对症下药,不能“剑走偏锋”,应适当体现“人性化”,万不可“一竿子打死”,让干部“有家不能回”。
姓名: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