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战狼2》大卖56亿,打破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
一夜之间,吴京火向全国,“贱不贱呐”的言论也传遍了网络。
这时候他遇到了李连杰,李连杰告诫他:“夹着尾巴做人。”
(资料图)
这句话救了吴京。
当顶着光环的吴京,再次面对媒体,他冷静了下来:
“并不是你的票房高,就水平很高,不是的。”
之后吴京保持低调,《战狼3》一直隐而不发,反而靠着《流浪地球》《长津湖》等系列电影,巩固了自己的口碑和地位。
6年之后,张颂文也遇到了同样的处境。
他主演的《狂飙》真的太火了,即使完结一个多月了,依旧独领风骚。
它2月的播放量是断层的第一名,其他新剧加起来,都不够它打的。
爱奇艺的CEO龚宇透露,《狂飙》是爱奇艺成立13年以来,流量最大、收入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剧。
这样空前的热度下,剧中的演员几乎都吃到了红利。
“高启盛”代言了某款游戏;
“高启兰”走进了带货直播间,戴上了金丝眼镜;
大嫂“陈书婷”代言了一线品牌手机;
甚至是“疯驴子”这样的小配角,半夜12点直播,都有9万人同时在线看他。
作为主演之一的张颂文,那就更火了。
可是当名利来了之后,他却选择了另一条不太一样的路。
张颂文为何在流量的风口处“主动隐身”?
这看似不可理解,其实张颂文是精准地踩中了中国文化中的第一条隐形规则。
用李连杰的话说,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夹着尾巴做人”,这原本指的是一个人落魄以后,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状态。
可是在隐形规则里,它的意思完全相反。
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分寸感”,更是对自己境况的清醒思考。
特别当一个人飞黄腾达,突然被捧上神坛的时候,往往更应该夹起尾巴做人。
因为背后一定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用放大镜寻找他身上的污点,试图把他拉下神坛。
这些年我们看到过太多“翻车”的例子了。
比如小沈阳。
09年春晚一夜爆火后,他在全国各处巡演,还拍摄了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甚至被媒体爆料拍摄过程中和孙红雷起了冲突。
过快站上巅峰,也很快透支了自己。
比如文章。
出道即巅峰,有马伊琍这个贤内助,认了李连杰当干爹,被周星驰相中。
可在最巅峰他也不懂得收敛自己,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周一见”事件后,他就彻底沉寂了。
再比如某些小鲜肉。
人生阅历浅,一夜成名后找不着北,跑去综艺节目里当导师,被众星捧月,真把自己当成老艺术家了。
结果最后被素人的一篇小作文就给绊倒了。
所以在娱乐圈,这种“夹着尾巴做人”,往往是更需要遵守的金科玉律。
不狂妄,不高傲,越出名,越要规范自己的谈吐、言行。
我们看到冯巩这种级别的老艺术家,吃饭遇到陌生人敬酒,照样端起酒杯笑脸相迎,酒杯还放得低低的。
张颂文同样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突然爆红后,他也开始遇到粉丝接机,耐心合完影后,他告诉粉丝下次不要再来接机了。
在网络上,他也频频和网友互动,没有任何架子,回复内容也尽显风趣。
46岁的张颂文在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阅尽了人情冷暖。
他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隐身,把自己位置摆得足够低。
看似慢了一步,其实是精准踩上了步点。
最近皮哥看了太多张颂文的采访,读了太多他写的文字和感悟。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说的每句话,写的每一行字,都能让你感受到真诚。
他的这种真诚很特别,坦诚像一张白纸,但细品起来,又不像是妙手偶得之。
比如有一次张颂文和巩俐一同参加访谈活动。
张颂文直言巩俐影响了自己20年,这其实是一句很平常的恭维。
可是随后张颂文讲了一个例子,一下子打动了大家。
他回忆20年前自己刚毕业,刘佩琦就把自己的小房子,便宜租给了他。
张颂文在房子的柜子里找到了一个红色日记本,上面写着《秋菊打官司》拍摄日记,刘佩琦记录了自己在拍摄这部影片时的所见所闻。
日记的第一篇就写了他去山东临沂,剧组的工作人员来接他,在回程的大巴车上,他才发现同行的人群中有巩俐。
原来为了拍好这部剧,巩俐已经提前来体验生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当地的农村妇女。
在描述这个故事时,张颂文描述了很多细节。
他清楚记得时间是2002年,清楚记得自己被日记打动,一直坐在地上看了3个小时。
还清楚记得刘佩琦描述巩俐体验生活时的原话,“一个多月不洗澡,袖子上都是擦拭过的鼻涕印子”。
听完他的话,你看不到一点恭维和讨好,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很纯粹的真诚。
但反复看这段采访,他的话字里行间都很有分寸感。
比如对刘佩琦的感激隐隐提出,对巩俐的调侃点到为止,对自己的嘲讽直接拉满。
看似是即兴发挥,可是这段谈话完全可以当作一篇即兴小作文了。
张颂文的真诚背后,是他踩准了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隐形规则——
“知世故而不世故”。
18岁的年轻人也真诚。
但他们的真诚是涉世未深,说话像竹筒倒豆子般,好的坏的都说。
我们不喜欢这样的真诚,它不够稳重。
30岁的中年人也真诚。
但他们的真诚带着世故。
他们学会了面面俱到,左右逢源,说话滴水不漏,唯独少了一些情人味儿。
我们从心底厌恶这样的真诚,但不得不成为它的信徒。
46岁的张颂文也真诚。
但他的真诚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真诚。
他的人生阅历足够丰富,人际交往中的武器库足够多样。
但修炼到最后,丢掉了所有的武器,做到了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以真诚待人。
一句话击中了张颂文,之后他放弃了高薪工作,辞职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去勇敢追逐自己的电影梦。
专业成绩在全届排名第一,这个毕业成绩称得上过硬。
可毕业后,张颂文找工作却多次碰壁。
第一年他投了360多份简历,第二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80,第三年降到了200,从中也能看出张颂文的自信心一直被打击。
提到这段往事,他不愿意多回忆细节,他说能撑着自己走下来的就是对表演的热爱。
张颂文懂世故,但他把察言观色的热情用在了表演上,把最温暖的一面给了真正在乎的人。
比如他刚上大学,普通话不好,就在操场苦练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
师姐海清提醒他效果不佳,他就给嘴里塞了石头,尽力去除广东腔。
多年后,他的努力开花结果,因为他普通话和粤语都很出色,很多港台明星初登内地都会请他做表演老师,钟汉良、林志玲都是他的学生。
比如他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别人的生活,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本能。
在综艺《演技派》中,他给学员展示了这种绝活儿。
他们来到医院门口,从医院门口走出一个中年女性,张颂文判断,她是该院的职工。
他的理由全部由捕捉到的细节支撑。
比如对方的穿着打扮、随身物件、看到摄影机的神情,最主要还有手里拿着的电动车钥匙。
一旁的学员都叹服了。
再比如张颂文的经纪人赵玉德之前带的是舒淇、张家辉这种大咖,认识张颂文的时候,他还没红,正处于事业的最低谷,一年收入甚至不到2万。
但赵玉德被张颂文的真诚打动,他只身从香港来到北京当张颂文的经纪人,从不逼迫他拍烂戏,并且坚称他可以火。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乱象。
娱乐圈里的明星外表光鲜亮丽,前呼后拥。
可被问到对角色的理解,却结结巴巴,无言以对。
不少新生代偶像甚至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不会,会二元二次方程的已经是学霸级别了。
有人营销自己是北大学霸,却连知网都不知道;有人营销自己获得了建筑大奖,却被扒皮是作秀。
演员可以不是学霸,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必须懂得不断提升自己。
不然他们连剧本都读不懂,角色都悟不透,怎么可能拍出好戏?
张颂文的走红,就是把这条隐形规则重新放到了台面上,掷地有声。
他扮演的高启强固然出色,但戏外的他更有魅力,一看就是文化人。
他早在多年前就在《青年文摘》上发表过作品《火柴天堂》,文笔之细腻,一如他丝滑的演技。
他在社媒上和网友互动,对答如流。
看似是抖机灵,其实充满了人生智慧,让人想起了禅宗里的机锋。
《狂飙》收官那天,他发了一篇小作文,字里行间里写满了真诚,阅读时脑海中自动会响起张颂文的语音。
而到了本职工作,张颂文更是把文化植入到了自己的表演中,让演戏成为了一门学问。
比如我们常说“表演用力过猛”是个很模糊的说法,在张颂文那里就具象成了“五官乱飞”。
他用一段戏来展示了这种表演,男孩得知女友怀孕瞬间失态,挤眉瞪眼来表现惊讶,让人一下子明白了这种表演是不可取的。
比如沉浸式的表演也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可张颂文同样就进行了具象化。
在一档表演类综艺里,他让四位演员表演阅读报纸,这四位演员立刻开始表演,并且做出了各种认真阅读的样子。
表演结束后,张颂文问了一句,刚才的报纸上写了什么内容?
四位演员傻眼了,她们只顾着表演,根本没在阅读报纸。
张颂文就说,你们是预设了结果才进行表演的,并未真正进行沉浸式的表演,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具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