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统治阶级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有才能的人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人才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资料图片)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很多人都英年早逝。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办事风格和思想不受掌权者喜欢。
虽然他们的一些办法对国家都有不小的好处,但统治者就是不愿意任用他们。
张仪当初就是如此,他因为和秦武王的治国思想不一样,导致后来被弃用,而才华横溢的他,为何会被秦武王弃用呢?
性格不合,产生矛盾
当初秦国在群雄之中算是实力比较弱的,虽然秦惠王在振兴经济上下了很多的功夫,但是也没有在短时间内改善秦国的情况。当时张仪对情况了解比较清楚,他心里知道这些都是因为周围其他国家的阻挠,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那么秦国一定能够迅速振兴。
后来秦惠王偶然得知了他的想法,他对这个有想法的大臣非常感兴趣。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想法确实是让秦国经济提高了很多。所以在秦惠王当皇帝期间,他的各种治国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是没过多长时间,秦惠王去世后他就被继任的秦武王给放弃了。
秦武王天生神力,经常向人们展示他超人的力量,崇尚武力。但是读书人出身的张仪善于动嘴,经常通过一张巧嘴给人们讲道理。
正是这一文一武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秦武王跟不待见对方。
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他们一文一武两个人相互配合应该可以说是能够帮助国家迅速起来的,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但是秦武王是一个崇尚武力的人,他认为想要实现自己的霸业,还是需要通过双手打拼才能够获得。
所以当时他非常看不起像张仪这样的读书人,他认为这些读书人平时柔柔弱弱,只懂得动嘴,在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用处。所以秦武王并不太注重文官的任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官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大。文官非常不受欢迎。当时有不少文官的职位都被没有文化的武官担任。这样的事情按理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但是秦武王确实是这样做的。
像张仪这种只会动嘴皮子的人,武王认为他们只是没有大用处的无用之辈。虽然他以前就很看不惯这些人,但是当时他并不是国家的掌权人,对人事的任命无权干涉。
但是他继位后,国家就成了自己的事业,他是绝对不会继续养着这些自己所认为的“闲人”的,所以弃用文人是必然的结果。
主张相反,治国难同
秦惠文王在治国过程中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当时那个时代秦国的国力非常弱,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从当时的那个样子看来,根本看不到秦国的未来,更别说将来要统一全国了。所以秦惠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国力。
虽然当初商鞅采取的改革措施确实对秦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秦惠王认为他这种办法过于严苛,对于国家统治并不是特别好,所以在他刚继位的时候就将对方处以极刑。处罚完商鞅后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国家快速崛起。
出于这样的目的,当时秦惠王实行非常开明的人才任用政策,不论是什么人,不论他提出多么离谱的想法,只要能够实行,能够对国家起到真真实实的作用,他都会采用。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秦惠王才能够注意到张仪。
虽然只是一个文官,但是张仪的办法确实卓有成效。不过能够欣赏他的人只有秦惠王,这是最可悲的事情。一个文官遇上了只崇拜武力的秦武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怀才不遇,这便是中国古代经常见到的一个情况。
当时有很多人对治国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但是他们的一些看法并不被皇帝所认同,正是这种情况才导致一些国家迟迟没有办法崛起。
当时的秦国就是处在这样的困境之中,谋士代表文人集团,但是秦武王并不喜欢文臣。当时聚集在皇帝身边的都是一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将。
再加上张仪在秦惠王的时候名气很高,显得他这个秦国世子更加无能,所以这个人在他的印象中并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仪自然不会就在朝廷中继续工作。
策略错误,带来危机
当初在秦惠文王时期,为了尽快挽回颓势,张仪曾经提出过作用外交提高国力的方法。虽然这个办法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当时为了尽快提升国力,皇帝还是选择了这种方法。后来的事实证明,张仪的办法确实对国家有很大的帮助,秦国国力提升了很多。
但是等到秦惠王去世后,这些外交策略开始出现危机,周边一些国家都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秦国利用和他们的这些外交关系迅速崛起,假以时日秦国国力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诸侯之间因为秦国的外交政策逐渐出现内讧,不少国家都因此卷入战争中。
但是这些都和秦国有关,所以他们都迁怒于秦国。对于当时的这个情况,虽然秦武王平时好斗,但是惹怒了这么多国家,他也招架不住。
对于当时的这种情况,他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当初出这个计谋的人,这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这么多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武王对这个谋士根本没有好感。这也导致后来那些解决危机的办法无法得到实施。
张仪对于国家扩张的看法是连横的策略,毕竟当时秦国的国力还不强,战争一旦开战,必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凭当时他们的实力,很难能不保证在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自己不会遇到危机。考虑到这个问题,张仪建议采用连横的办法。
通过联合其他自己不攻打的国家结成同盟一起攻打其他国家,这一思想在当时那个各国独立的时期是非常先进的想法,所以他的这种外交办法获得了很大的效果。
但是秦武王奉行的是横冲直撞的莽夫政策,他根本不懂的这些,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他为了解决其他国家的威胁,开始攻打其他国家。当时秦国的实力已经恢复了很多,有一定的战斗力,所以在他作战的过程中也比较顺利。这才有了后来他被鼎压死的故事。
事实也证明,如果当初秦武王都听从张仪的计策的话,说不定还能转危为安。但是他根本不愿意相信这些舞文弄墨的人,他最后落得这么滑稽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如果当初他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听从张仪解释一下,或者是向他询问一些解决事情的办法的话,最后也不会有这么结果。
虽然张仪在秦惠文王在位期间获得了很大的重视,风光无限,但是秦武王上位后却获得了这样的待遇。对于这些,他从来都没有感觉到意外,他知道自己迟早都有这么一天,但是他没有想到武王在自己先前辛辛苦苦奠定好的基础上竟然会有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