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逐渐深入,完全渗透到了生活的角角落落,尤其是近些年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其生机勃勃,堪比雨后春笋。如今在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带动下,使得到处有人制作和发布短视频。但是,具有五千年以上沉积的中华文化如何借短视频走出国门,为欧美地区主流人群所接受呢?这让人很容易想起电影《卧虎藏龙》。
当年热映的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曾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卧虎藏龙》以武打动作勾勒出了一幅隽永而又贴切生活的场景,试图诠释和推动东西方理智与情感的交融与统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东方江湖侠义与欧美英雄主义建立“约等于”的共通情愫,甚至于《卧虎藏龙》本身也在讲述着中华文化怎么走向全球化的江湖。
《卧虎藏龙》以宋美学的意境、借中华功夫的动作方式展示给世人,这是短视频走出国门最应坚守的魂。
(相关资料图)
中华文化美学发展的确定与成熟就是宋代美学,雅与俗兼备,体现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鲜明倾向,这种美学的追求是:含蓄、通透、清秀、隽永,去掉浮躁的意境,淡雅中几分悠远禅意。李安作为好莱坞导演,在《卧虎藏龙》中始终坚守着宋代美学,整个影片非常洗练,在国际上又明显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最近演出的大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更是让《千里江山图》宋代美学意境直接灌注,从而风靡世界。
中华文字是象形文字,用“形”来表达“意”已经传承了五千年。由于历史隔膜,说“意”让欧美观众理解本身就比较难。而欧美观众往往会以本能的优势感,对解说的“意”迅速抵触,甚至诋毁。事实上,“形”本身可以展示,何必舍近求远?这就是香港功夫电影进入好莱坞的前提,也是让功夫成为世界认同中华文化的标志。应该说,成龙的功夫电影很认同李小龙的话:功夫哲学其实是水的哲学,并兼容了欧美英雄冒险哲学,而李安导演完全以中华文化的方式去阐述故事,却用欧美观众完全能看懂的动作与肢体语言去表现。
就如卓别林的影片是世界的,世界任何文化族群都能看懂,同样,中华民族的功夫、舞蹈等动作也是世界任何角落的人群都能看个明白。这一点李安导演应该充分认识到的,《卧虎藏龙》在选择演员上特别看中了演员的肢体表现能力。片中李安导演把肢体动作与声音放在唯美大场景中进行渲染,观众看到的就是一幕幕风景画。这种带入感,容易让人沉浸在电影美感中,从而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卧虎藏龙》表现方法是好莱坞式的,完全是欧美的,推动跨文化沟通,短视频必须突破自我的禁锢才能更好走出国门。
基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影响下,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往往有所不同。例如,白色在欧美通常代表神圣、纯洁,所以一般会在婚礼上出现,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通常与丧事、死亡有关。不同文化的人看同一部电影时,经常会出现不理解或误读,导致不能跨文化传播。
《卧虎藏龙》完全是欧美的叙事结构
完整的故事,讲究剧情的起承转合,重视冲突和突转等戏剧技巧,在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过程中层层递进,完成冲突演变。《卧虎藏龙》叙事采用“一二三”结构,即一条主线、两对情爱、三段成长故事。一条主线指,以“青冥剑”为切入点围绕“献剑-盗剑-寻剑”开展。两对情爱指,两对CP情感的爱恨情仇:李慕白、俞秀莲时隐时现的马拉松式爱情和玉娇龙、罗小虎的闪电速度、敢爱敢恨难长远的形式主义式爱情。三段成长故事,指主人公成长的婚前、闪回、婚后三段来表现一个少女的青春冲动与迷茫。在结构上形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各自生辉,达到掩映摇曳、淡淡哀愁的效果。
《卧虎藏龙》用足影像技术
画面设计、色调表现、镜头运用、节奏把握、特效处理,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围绕内容去表现。在画面设计和色调表现上,贯穿始终中国水墨画审美取向,低反差光线、不饱色彩,塑造柔和青绿,三部分淡黄-金黄-翠绿递次演进。在镜头运用上,远景用于描述环境、全景用于打斗场面、中景用于叙述人物关系,近景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写用于渲染人物内心世界,尤其喜欢用摇镜头来强化人物互动关系,渲染人物内心情感。《卧虎藏龙》不仅用电脑视觉特效,更是对声效进行规划设计,大量收集自然界声响,并有意识运用中国传统戏曲的鼓点与乐器音乐。可以说《卧虎藏龙》充分运用蒙太奇,又有意结合中国传统戏曲表现手法。
应该说短视频系列《李子柒》走出去的探索是成功的,可惜因为合作双方都太年轻,对企业治理结构和合作利益纠葛认识不足。短视频《滇西小哥》仍在探索,进步很明显,但是,中华文化,不能局限在美食和萌宠类型上,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展现上,应有更纷繁更深刻的内容去表达,去展现给海外观众。
踔厉奋发,下足功夫,追求欧美骨架,体现东方韵味,用心灵去沟通、用镜头去书写、用数据来说话,短视频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为海外人士所有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