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评论 > >> 内容页

注重保护历史文物 磁县现代气息与文化气息“双浓厚”

2022-06-21 11:52:24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滏阳社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好几处,比如说鼓楼、城隍庙、崔府君庙。这次征迁起到的作用就是进一步维护好古建筑,保留原有的风格和结构。通过这次合理的布局,让这些伴随很多人长大的老建筑能够原汁原味地重现在大家面前。”磁县滏阳社区党支部书记汪双虎说。

磁县,古称磁州,“赵、邺、殷”三都文化交汇,磁州窑火生生不息。隋开皇十年置磁州,迄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古城里的建筑,现存最早的唐代建筑是崔府君庙,城隍庙、鼓楼都是明代的建筑。”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赵学峰说。

因历史文化悠久,在城市建设中,磁县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保护,但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一些文化遗迹、遗存的生存空间开始受到挤压。鼓楼是磁县的标志性建筑,曾经是商贸集聚、人来人往、旅游观光的主要去处。近年来,因街道狭窄、人车混流、商住混合、道路堵塞、交通混乱,不仅这“畿南第一楼”失色,而且主干大街功能失调,商贸难以流通,人文设施萎缩,游客望而却步。

“鼓楼是古城的一个地标,也是磁州儿女精神依托的地方。磁县城隍庙,是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座州城隍庙,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邯郸市现存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单体。千年文化经久不衰,对老百姓也好,对整个历史文化也好,都是有积极作用的。”磁县文广旅局副局长李江说。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要彰显这些璀璨的历史文化,就必须拆迁历史遗迹周边的违章建筑。“磁县的‘三程祠’在鼓楼的东侧,是现在的磁县第一实验中学所在地,文庙和儒学同时存在,大概650多年了,是我们磁县的学子和生员学习的地方。”磁县文史研究学者孔令德说。

磁州的古城文化,就这样浸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磁州人,构筑了磁州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得到征迁消息以后,我家积极配合工作。征迁也是不断扩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让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今天我也拿到政府的补偿款了。”家住附近的一位征迁群众说。

自征迁工作启动以来,磁县周密部署,科学安排,防疫、征迁两不误,组织各征迁小组安全有序地开展工作,耐心宣传相关政策,细心解答征迁户疑问,进一步做好征迁对象的思想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依法有序推进,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磁县阜才社区居民张斌在得知征迁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找到了所分包单位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请工作人员对自家房屋进行评估。他家与叔叔张学军家住在一个院,在做完自家院子的评估之后,又主动做叔叔张学军的工作。一家人积极主动配合征迁工作,工作人员帮他们清理物品、搬家,3天时间完成了交房。

搬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不舍,有情结,还有适应新环境和开始新生活的困惑。每一个征迁居民都不易,工作人员用实干服务群众,用真情凝聚人心。他们耐心为群众,讲法制、讲政策、讲感情、讲方法……引导群众理解征迁、支持征迁,做到和谐征迁,这项工作的推进,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磁州古城的文化品位。

“群众事,无小事。”在征迁过程中,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全力服务群众、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让群众感受到了“温度”,征迁工作也有了“速度”。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才能使城市的建设更具品位、更有内涵。磁县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历史文物,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使磁县做到了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提速”,现代气息与文化气息“双浓厚”,城镇面貌和人民精神面貌“双变样”。(记者韩晓寒 通讯员崔岩)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