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虽然中央和省级会议明显减少,但基层“会多会长”之风仍大行其道。这些会议不仅占用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增加财政负担,还成为一些领导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传导压力、分摊责任”的手段,极大助长新的形式主义。(11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告一段落,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对“四风”,践行群众路线是党一贯坚持的作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省切实为文件减负,给会议瘦身,得到了各级的拥护、群众的认可。清新的文风、务实的会风扑面而来,让各级领导干部们感受到了十八大以来的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改进文风会风本是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然而,在基层“会多会长”仍大行其道。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切实改进会风、精减会议时间却得不到有效执行,反而有大行其道的趋势?是基层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还是另有原因?中央的规定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公车私用等都能得以很好贯彻执行,为何不能在精减会议上下功夫?这与基层干部习惯开会的惯性思维和“怠政惰政”息息相关。
基层领导干部们在执行上级决定决策时,认为自己的任务多压力大,任务必须进行传递,责任必须进行分摊,才能让自己减压,于是就召开各种会议,“以会议落实会议、传导压力、分摊责任”就此产生。通过开会这种形式,把工作交给别人,把责任落实给下级,把压力进行层层传递。如果传递完责任的会开完,还是出了责任事故,那基层干部们认为大可不必惊慌,因为自己是通过开会这种形式进行了传递和落实,自己尽了所谓的开会责任,还有什么实质性的责任可言呢?
“会多会长”的现象危害非党大,特别是在基屋,需要有大量的时间走访群众,落实党的政策,了解群众的需求。如果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会议桌上,不仅劳民伤财,还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与其走上三五十分钟或三五个小时去听几个小时废话套话连篇的会,不如进村入户,与群众聊十分钟,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得实在。
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明白“四风”问题危害很大,但落实在行动上就没明白该怎么做。基层“会多会长”其实就是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一旦泛滥,不仅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反而弱化干部的执行力,“怠政惰政”由此产生。(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