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气象台专家昨天介绍,从今天到25日白天,京津冀地区的地面风速小、大气稳定,气象条件向着越来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方向演变。在偏南风的作用下,聚集在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前的污染物将向河北省中部和北京地区输送,导致较严重的污染区域逐渐向北扩展、范围扩大。(中国新闻网10月23日)
国庆刚过,雾霾便开始笼罩天空,相比以往,今年的雾霾似乎来得更早一些。原本还沉浸于大风吹过的清新空气的人们,不得不再一次“等风来”,而相关部门对于治理雾霾一直都未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专家也声称,“治理雾霾至少要30年”。30年,还等得起多少个30年,或者,群众还能抵抗得了30年吗?
霾来了,对环境污染的指控和环保部门的问责也来了,这时的政府干部确实有压力,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气象变化,不仅得拉响预警,更要无数次的回复群众的质问,更是采取了多重方法来驱霾,但这样的临时抱佛脚收效甚微,要不了多久雾霾又会卷土重来。若在平时多下点功夫,何至于这么局促,若在以前就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那何至于如此尴尬。
治霾多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目标,加大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摈弃过去“只污染不治理”的城市发展陋习,而各级也加强对环境的检测和治理。但从这一年的成果来看,似乎并不显著,雾霾依然如期而至,如此发展下去,整个冬天,人们都只能在霾中度过。
尽管,环境保护工作本身显效很慢,群众该给政府再多一点的时间,可是这也不能排除其中还是有领导不将环保当回事,认为只是环保部门的事,自己只要发发口令,文件一转就将责任全权委托给环保部门,而在日常工作和城市开发规划中依旧该干嘛干嘛,这就成了这边污染那边治理,老账还未还清就又添新账,这样的治理还有何意义,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治理雾霾不能依靠等风来,也不该仅仅关乎环保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一把手”,要将环保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注重城市发展和引进企业的节能性,低污染性,在工作中处处想着环保,事事关注环保,才能真正拯救我们的清新空气,还天空一片蓝。(陈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