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苏家村村口,矗立着一座牌坊,上书五个大字——“天曌第一村”。几年前,村民还自嘲这里是“偏远落后第一村”,如今村民却信心满满地说苏家村是“最有希望的第一村”。(9月10日 《四川农村日报》)
“‘三千’干部齐动员,带头‘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扶贫措施‘一竿子’直接插到扶贫对象身上去,坚决不打 ‘一个弯’,省掉了中间消耗。”对于利州的精准扶贫实践,广元市委书记马华曾这样总结。笔者认为,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精准扶贫,无疑给困难落后的农村插上了双翼,这对助推农村的经济发展,其作用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从我们党和政府开展几十年扶贫经验来看,在扶贫过程中经验来看,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扶贫是有缺陷的,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对那种简单的粗放式扶贫进行改革,将“大水漫灌”式扶贫变成“精准滴灌”式扶贫,既节约资源,有确保扶贫工作能够精确制导,直接到达贫困群众身上,是扶贫工作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群众满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元市让三千党员干部深入到农村群众中间去,精准地识别出农村群众中的贫困户,然后在深入到这些困难群众的田间地头,前院后院,和这些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地交心谈心,倾听这些群众的真心话和知心话,了解和掌握这些群众困难的原因,这样再用“一户一策”的原则,为农村困难群众“量身定做”扶贫措施,确保对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帮扶都有针对性,都能够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这对实现党委的“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的指导思想,无疑是很有帮助作用的。
农村群众苦日子太久了,他们对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盼望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党员干部响应党委的号召,深入到他们中间去开展“精准扶贫”,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填上“助推剂”,这对农村经济的又快又好的发展,这对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改善,无疑是很有推动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