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生是甘肃人,今年26岁的他,脸上少了一份稚气,多了一份成熟。2012年9月成为泗安镇农办的一名农技员,到现在能够独立的下乡办事,他非常感谢他的导师黄际来。“当时到了镇里,听不懂方言,每个村的位置也不清楚,更不知道怎么和村民交流,是师傅手把手地教我,让我有了信心和底气。”马新生说。(中国三农网 8月29日)
据了解,泗安镇坚持以培养“会思考、善表达、又实干”的干部队伍为目标,通过新老干部“师带徒”结对,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同时让从事农村工作时间较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师傅”,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作为“徒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师徒结对名单,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帮助年轻干部锻炼成长。
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最广阔道路。年轻干部只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才能成为善于治党治国、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干部的成长也是这样。年轻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经过艰难险阻,不经过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是难以担当重任的。在党的历史上,千千万万的优秀领导干部都是在艰苦的革命和建设环境中锻炼起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哪里危险,那里就有党员和领导干部。党组织也总是把有前途、有作为的青年干部送到最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培养。在党内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自觉地到艰苦和危险环境中开展工作的精神被普遍传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更多青年干部积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响应党的号召,到艰苦地方、艰苦环境中为党和人民工作,在实践中考验锻炼自己,最终成长为成熟、坚定,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优秀干部,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用。
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经受锻炼,既是新形势下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需要,又为年轻干部在条件和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施展才干、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舞台。通过在艰苦环境的锻炼,使年轻干部保持自我加压、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锻造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为早日改变当地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而努力奋斗,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有用之才。
作者: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