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伦敦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时表示,两国应打造核电、高铁等基础设施合作亮点。卡梅伦表示,英方愿与中方深化高铁领域合作。当天,“高铁”写入了中英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双方同意促进在彼此市场关于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6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最佳高铁推销员”,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时,一如既往地向其推介中国高铁,并且赢得了积极回应:英方愿与中方深化高铁领域合作,“高铁”亦写入了中英联合声明。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是现代铁路运输的鼻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成就,再加上英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国的铁路产品想要顺利介入英国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作为现代铁路的后来者,中国这次能够成功打破坚硬的壁垒,实现了高铁领域共同合作的目标,其中是否有什么奥妙呢?在笔者看来:中国之所以打动英国,共同合作高铁建设和开发,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高铁自身实力过硬。
与其他高铁技术大国相比,中国高铁的优势很明显:
一是具有丰富的特殊自然环境建设经验。由于我国国土宽广,地理环境复杂,因此,中国具有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丰富经验。比如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的哈大高铁,就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而英国国土分布在北纬50度到58度,地理位置与我国黑龙江差不多,换句话说,哈大高铁的建设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英国。至于其他高铁大国,都不具备类似的建设经历和丰富经验。
二是中国高铁物美价廉。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三分之一。由于建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相信精明的英国人不难选择吧!
三是中国拥有一流的高铁技术和标准。中国高铁虽然起步晚,但是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建立了一系列覆盖面广、技术领先的中国高铁标准,并且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即便面对德国、法国等高铁技术大国的激烈竞争,同样不会落于下风。
四是中国合作手法灵活,融资能力强。要建设高铁,高昂的费用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作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经济发展始终强劲的大国,中国融资能力比德国、法国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不少中国参与的跨国高铁项目,由中方出资金和技术,然后通过与相关国家洽谈,或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或投标申请高铁的运营权以及投资于沿线的外围项目,从而实现多国双赢。
中英高铁合作,是中国高铁全球布局的坚实一步,更是证明中国高铁一流技术和强大实力的绝妙良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要求引进中国高铁技术,和中国一起建设和运营高铁,在给各国人民带去方便的同时,还能拉近各国之间,乃至全世界的距离,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繁荣发展。
(文/徐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