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来源:7月29日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近六成。公车改革,一个酝酿了20年的老大难的问题,成为政府饱受社会争议的话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车轮上的问题”由来已久,今年来公车连番出现公车私用、公车腐败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公车改革国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老百姓的真正期盼,车改的关键是国家节约开支,降低不必要的经费支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减少公车私用等浪费和腐败现象。因此,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但公车改革之后,随之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会有一些公务人员不愿意出门办公事,不愿意下基层调研,该办的事情拖着不办,该履行的职责敷衍了事。对于车改后可能出现的这些现象,也需要提前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防范。最根本的途径,还是严格岗位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每个公务人员不敢懒、不能懒。
笔者认为,要切实推进这项改革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关的监管也不可或缺,将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更多关乎百姓的的民生领域。它肯定不会以某个官员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因为即便没有车补,必要的情况下官员该出差还得出差,该下基层还得下基层。如果有官员非得抱怨“车补这么低”,甚至称“以后不出差了”,还不如直接辞官回家卖红薯去吧。
面对此次公车改革方案的出台,我们更应该理性面对、坦然接受。作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支持理解公车改革,绝不能因车补低而发牢骚,更不能有抵触情绪。相关政策制定单位也一定要深入实际调研,制定灵活的政策,考虑地区差异,做好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与差旅费保障范围衔接,警惕官员消极怠工。我们也相信通过公车改革,公车私用、公车乱用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将得到再次的提升。
作者: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