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一句话,当时不明白,后朱元璋想起就脊背发凉
刘福通与韩林儿被困在安丰,但他俩怎么也想不到战役的结果却翻转得这么快。几年前,刘福通为了减轻龙凤政权在都城汴梁所面临的压力。刘福通做出三路大军北伐的决定,决定下达后,红巾军在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对元军发起反攻。
战役打响以后,在汴梁的刘福通收到前方接二连三传来的捷报。但刘福通心中并不踏实,他知道龙凤政权依靠蛮力将元军打退,但是没过多久,元军就找到对付龙凤政权的策略。北伐的三路红巾军互相之间没有统属的关系,所以没有配合。在红巾军过了初期的锋芒之后,元军迅速在潼关、辽东、大都等地附近将红巾军包围。
解决完三路红巾军之后,元军迅速回到汴梁,但是,这一次刘福通没有能力去守住汴梁,只好和韩林儿一起退守安丰。刘福通好不容易躲过了元军的攻势,接下来却遇上才投降的元朝中急于立功的将士张士诚。当张士诚派兵包围安丰的时候,龙凤政权濒临崩塌,刘福通只好向龙凤正朔的义军求助。
其实朱元璋已经接到了求援信,但是,朱元璋麾下对于是否救援出现了分歧。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文武官员不愿意去救援。但是只有朱元璋一个人坚持去救援,内心单纯善良的朱元璋坚持认为,韩林儿是自己的君主。君主韩林儿有难,身为臣子的他不去救援,会显得很不义气。但是一旦信义受到损失就会对于自己在以后夺取天下时极为不利。
在刘伯温的内心里自然是清楚朱元璋当时的想法的,接着,他对朱元璋说了那一句让朱元璋一生难忘的话:大帅前去救援,要救不出刘福通与韩林儿还好。可要是救出来了,你以后要怎么对待二人哪?实际上,这时的朱元璋很难理解刘伯温话中背后的意思。直到多年以后,他费尽心机的策划了一个沉船事故。否则,篡权夺位的名声肯定是跑不掉的。
朱元璋了解了刘伯温那时候的用意之后深深感觉脊背发凉。朱元璋害怕自己以后也会和韩林儿一样的遭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许在当初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的意见,很大成分上是出于臣子替君主排忧解难的忧虑。但是,朱元璋听到这句话以后,在他往后的日子里里却不断的念叨着这一句话。刘伯温的一句话让在朱元璋的心里埋下一颗难以信任的种子。后来,这颗种子在洪武十三年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以致刘伯温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