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一部剧塑造一个经典。”其实不然,更多的可能是演员与角色的互相成就。演员不遗余力的倾情付出把电视剧中的人物演活,让一个虚幻的人物有了性格,成就了一部剧;反过来,一部剧的成功也印证了演员的演技之高超。
(相关资料图)
左大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用自己对角色的倾情付出把观世音大士这个角色演活了,而身为观世音的扮演者,左大玢不仅仅收获了名气,还收获了信仰。
从小学习艺术,后进入演艺圈
1943年9月,左大玢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她从小喜欢演戏,1954进入了湖南省湘剧团演员训练班,开始学习湘剧。
在学习期间,左大玢拜孔艳兰为师,跟从学习。时间久了后,她的艺术天赋被发掘出来,更是得到了孔艳兰母亲的赏识,并且决定亲自教导左大玢。
自小受到艺术熏陶的左大玢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小小年纪就进入剧组开始演戏。1959年,年仅14岁的她就开始拍摄电影,并且成为了《生死牌》的主演。
1960年,左大玢老师因为在《断桥》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青年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其后,她又多次出演电影电视剧 ,为以后《西游记》中的出色演出积累了大量经验。
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是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来的更重要。”左大玢就是那个万中挑一、741集全了1%的灵感和99%的汗水的人。真正具有天赋的人即便在鱼目中也能发出属于珍珠的璀璨光芒。
遭遇人生挫折,依旧自强不息
左大玢老师生活在新中国创立的风雨飘摇的时期,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终于,她迎来了演艺生涯中的第一次磨难。
在1973年,28岁的左大玢在湘剧院排演《园丁之歌》,在后来准备改编电影的时候被上级点名批评。
艺术工作者总是要面对很多的是是非非,左大玢老师也不止一次被点名批评,面对这样的困境,她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依旧努力坚持着。她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终究能够和其他演员在舞台上共同发光发热。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经历过世事的繁华璀璨后,太少的人能够再次沉下心来,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但是左大玢老师做到了,并且做的极其出色。
在1980年的时候,杨洁导演找到了左大玢老师,想让她出演《西游记》中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角色。思虑再三,左大玢老师最终决定出演。
两个人洽谈许久,最终一拍即合,为这个角色定下了最终的诠释方向。因为曾经有过扮演观世音这种角色的经历,左大玢老师这次扮演起来得心应手。
不过她并没有因此托大,每次都会听取导演的建议,通过思维的碰撞,不断丰富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
即便是再有才华的人,也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唯有能够时时听取他人意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在生命的进程中让自己不断完善,终究会在下一个路口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就角色,活出自己
每个人一提到观音大士想到的都是她普渡众生、慈眉善目、满眼慈爱且智慧的样子。左大玢老师前半生的经历让她身上带着岁月沉淀的痕迹,阅历的增多也让她心态平静,心怀大爱的样子与观音大士这个角色不谋而合。
可以说,左大玢老师把只存在于传说中的观音大士演活了,让慈悲智慧的观音大士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她自己也因为这个角色让人们铭记在心中。杨洁导演在《西游记》的拍摄结束后曾说过:“左大玢老师是唯一一个把观音菩萨演活的人。”
只要是能够付出,并且不吝啬付出的人,总能够得到来自人生的馈赠。正是因为有像左大玢老师这样不计回报的老一辈演员,才有了如今成为经典的86版《西游记》。
说来也怪,在《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中左大玢老师遇见了几次奇异的事件。一次,在拍摄过程中,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但就在她上场演戏的时候,天气突然放晴,阳光普照,颇有几分因着“观音大士”到来而特意欢迎的意味。
无独有偶,在拍摄过程中在开福寺取景时,杨洁导演邀请左大玢老师一起参观寺内的风景。就在这时,原本还下雨的天气因为左老师的到来放了晴,并且有阳光撒了下来,被开福寺的金塔反射的光线不偏不倚的照在了左大玢老师的身上,一时间,金光闪闪,更是有了观音大士那得到高升的样子。
一连几次的偶然,让左大玢老师对佛教的一切升起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留心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开始在自己家中供奉起佛像,一个不信教的人最终成为了佛教的忠实守护者。
世界上若有什么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人心。没有什么是能够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可能人们需要的不是能够让天降异象的观世音菩萨,需要的更多是一个精神的寄托,和一个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真正的放松下来的心灵的慰藉。
在很多时候,人和事情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情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中,个人能够做到的也只是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全身心投入进去,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