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商业化的市场里面,拍电视剧就像打仗,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就会失去观众,《庆余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资料图】
《庆余年》播出以来,立刻成为焦点,观众们期盼下一季早日播出,可等了三年,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一开始,剧组方面还不断营销“原班人马”,后来干脆没声音了,主演张若昀在此期间拍摄完成了《雪中悍刀行》,郭麒麟在此期间拍摄完成了《赘婿》,所有的演员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就是没有《庆余年2》的进展。
每当粉丝们问起时,总是能够得到“原班人马回归”的类似消息。粉丝们坚守着“好饭不怕晚”的原则,只能耐心等待。
最近,终于迎来了即将开机的消息,随后不久,陈道明确认退出《庆余年2》的消息不胫而走,观众这才看清楚剧组在忙些什么。
消息是从陈道明助理那里得来的,所以不存在道听途说,陈道明退出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此剧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陈道明饰演的“庆帝”,第二重要的角色是吴刚饰演的“陈萍萍”,其次才是张若昀饰演的“范闲”。
张若昀是该剧的主角,他肯定不会退出,资本也不会允许他退出,否则这一系列就没有拍下去的必要了。可以肯定的是,陈道明已经退出,张若昀不会退出。不能确定的是,除陈道明之外的其他老戏骨也有可能已经退出了。
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判断,只有陈道明一人退出,其他演员悉数回归,此剧依然会成为鸡肋。没有最重要的老戏骨配戏,一个光杆司令只能取悦低龄粉丝,无法支撑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甚至无法吸引投资。
由此可以得知,庆余年剧组在这三年时间里一直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而观众全程被蒙在鼓里,吃相可谓难看至极。
让我们回忆一下,该剧一经热播就成为现象级电视剧,当时的导演以及编剧甚至张若昀都曾不止一次透露,称第二部一定会用原班人马,观众们把心放在了肚子里,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年之后又一年,一年之后又一年,剧组经历了老戏骨退出这么大的事情,连一个屁都没放,竟然把消息捂住了,还试图用原班人马这样的噱头去营销制造热度,这不就是赤裸裸地欺骗观众吗?
一方面用假象欺骗观众,另一方面着急麻慌地处理丢失老戏骨后拉不到投资的困局,怪不得等了三年都没有开机,原来观众们一厢情愿了,等这么久不是为了十年磨一剑,而是没有米揭不开锅。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陈道明选择退出这一大IP肯定有其自身的考量,明星粉丝之间吵来吵去也没有任何意义,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该剧如何收场,以及反思该剧所暴露出来的行业现状。
首先,这部剧肯定会一直拍下去,官方账号在11月3日发布新海报并官宣即将开机,主演依然是张若昀,其他角色全部处于不确定状态当中。
其次,陈道明退出腾出来的“庆帝”一角必不可少,这一角色在原著中的含金量极大,重要程度远超张若昀扮演的“范闲”,所以谁将出演这一角色,决定了该剧的上限。
下限是由老戏骨的数量决定的,并不是盲目崇拜老戏骨的演技,而是该剧的本质乃权谋剧,非老戏骨无法承担老奸巨猾的角色,从第一部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最精彩的部分是三位老戏骨之间的博弈,而非范闲拿着鸡腿谈恋爱。
原著IP改编电视剧是目前的主流趋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受众市场,第二阶段鱼贯而入从而导致鱼龙混杂,第三阶段成体系。
我们当下正处于第二阶段,大量行业人士涌入这一市场,见到好作品后不惜花费重金改编成电视剧,然后电视剧火得一塌糊涂,接下来竟然没有下文了。暴露出来能力支撑不起野心、只有兴趣没有规则等问题。
换句话说,当投资人和制片人看到一个剧本后,只想到了未来一年的事情,从来不去考虑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规划,他们压根就没有长期规划的心理准备。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投资尽快得到回报,钱拿到手里才是真理。
真正成熟的行业体系应该是这样的:拿到一个好剧本,先做一个完整的规划,一经确定下来就不能轻易变动演员。可以允许先试水蹚路,给投资人足够的信心,但不能没有后续长远规划。从根本上讲,无论是行业规则还是演员个人,都缺少这种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