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用“八王议政”,来代指《雍正王朝》里最为有名,也是八阿哥等人最后一次出现的大朝会;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这次会议的原定主题是:“雍正新政表彰暨后续旗务工作整顿动员大会”。
在这样一个带有歌功颂德性质的大朝会上,所有有名有姓的亲王、贝勒全部列席,就连一向“逍遥自在”的弘昼也不例外。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这里面是少了一个人的,而且他的身份非常重要,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个人就是雍正皇帝的亲哥哥、天下读书人的实际领袖,诚亲王胤祉(三阿哥)。
【资料图】
那么,为什么绝对有资格且应该参会的诚亲王胤祉,会缺席这次特殊会议呢?难道是因为他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小编私下觉得,三阿哥的这次无故缺席,绝非偶然;而是其一贯“独善其身”的风格延续。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说起三阿哥这个人,你一般会想到什么?眼高手低的书呆子?不懂权谋的假清高?其实,在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的时候,小编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后来,随着对剧情的深入了解,小编越来越发现,三阿哥胤祉这个人,一直被我们低估了。
在看《雍正王朝》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除了胜利者老四与老十三,其他凡是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阿哥,无一例外,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雍正的死敌“八爷党”就不用多说了,该软禁的软禁,该处死的处死;即使是最早出局,没有和雍正有过,过多冲突的大阿哥与二阿哥(太子),也一直不受待见。但是,唯独这个既不是四爷党,也不是八爷党的三阿哥胤祉,却笑到了最后。你说他厉不厉害?
今天,我们不再老生常谈,说什么三阿哥在雍正继位之初的“积极表态”,拥护皇权,云云。小编带大家,从另外的几件事上,领略一下三阿哥胤祉的厉害之处。
及时清偿国库欠款,既给了雍正面子,又在康熙那里卖乖
“追缴国库欠款”的失利,是四阿哥胤禛在本剧中栽的最大的一个跟头。究其原因,不是四阿哥不卖力,也不是欠账的大臣们太“无赖”,而是胤禛的那几个兄弟们在使坏!
老八、老九如何撺掇莽撞、单纯的十阿哥在前门大街耍浑、拆台,我们就不多说了;单单是太子爷“其心不正”的随口一说(欠款分期两年还完),就将四阿哥之前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
但是,在这件事上,三阿哥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及时归还欠款,给足了胤禛面子,而且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人啊!就是这德行!跪着借钱,站着也不愿意还。
三阿哥的这句话,看似在自嘲,其实也是在说给那些“老赖们”听的,不失为对四阿哥的一种帮助。
而且,如果我们再稍微细想一想,三阿哥及时还钱这件事,就会发现:他的“大局意识”实在是太强了:
在黄河水灾,国库极度空虚的事实被无情揭露后,一向不愿意“得罪人”的康熙,终于下定决心要“追缴国库欠款”。
于是,康熙大力启用“孤臣”四阿哥、“酷吏”田文静,誓要将欠款追回。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放任“玩伴”魏东亭被逼死,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替老旧功勋还债,意图开个好头,让其他人不好再“攀扯、赖账”。
而三阿哥借钱修书,本来是想在夺嫡的关键时刻,给康熙一个惊喜,好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可是,却碰到了“追缴国库欠款”的这件大事。在当时,三阿哥有两个选择:一是,和其他阿哥一样,赖着不还,然后等待时机,用图书向康熙表功;二是,主动向康熙承认错误,诉说自己欠钱不还的苦衷。
很显然,三阿哥选了第二条路,也是最为正确的那一条路。这样一来,三阿哥不仅让康熙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不同(借钱是在干正事,不是在修园子、搭戏台),从而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与支持(帮助其还钱);并且三阿哥这样勇于“承认错误”,想方设法还钱的举动,还在康熙那里留下了“大局观正确”的印象。可谓既得便宜,又卖乖!
在“科场舞弊案”和李绂弹劾田文镜一事上,三阿哥对局势的见解更为深刻
在李绂从伯伦楼卖得试题,想要去雍正那里揭发时,三阿哥劝道:皇上登基以后急着要做的是两件事,一件是整顿各省的藩库亏空,这件事一开始就办砸了。他心里正烦恼着呢。剩下的一件就是恩科会考,还没开始,你就拿着个来路不明的考题去向他陈奏,这不是没事找事,火上浇油吗?听我的,装作没这个事,准备好当好你那个副主考吧。
但是,这并不等于就要对此事放任不管,当李绂又问:倘若这里面的考题真是今科会考的题目呢? 胤祉立马说道:到了那一天,若真是这样,你就立刻向朝廷举报!
不得不不说,三阿哥对李绂的建议可谓,主次分明,正确至极。
后来,在李绂发现科场舞弊属实 ,却无计可施时,又是三阿哥一眼看出问题关键:这件事只有找雍正的绝对心腹——李卫,才能解决; 不然,李绂“难逃干系”。
在李绂对新政有意见,而弹劾田文镜时,三阿哥劝说道:田文镜关你什么事?他做的不对,朝廷有御史、有言官,自然会说话;你一个直隶总督(外加清流领袖),去参他;没有私心,也有了私心。小心皇帝把你打成朋党。
结果,李绂不听劝,咬着田文镜不放,最后真的被打成“朋党”,差点连命都丢掉。不得不说,三阿哥看事情真是通透。
八王议政,三阿哥为什么不去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本文的题目是《八王议政时,有资格且应该参会的三阿哥胤祉为什么没去》,小编你扯这些没有的干什么?
其实,小编觉得:三阿哥没去参会的秘密就在这里面。从上面这些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三阿哥胤祉,其实厉害异常:他不仅有极强的大局观念,而且政治嗅觉敏锐,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有着极强的预见性:
借钱修书虽然是正事,但是它和康熙誓要追回欠款的决心一比,就微不足道,所以他三阿哥选择“认错”,并及时归还欠款;
李绂发现了科举舞弊的线索,三阿哥知道不能在无凭无据下泼皇帝的冷水;在案件坐实之后,他又知道只有李卫可以帮助李绂渡过难关;
在李绂多管闲事弹劾雍正的得力爱将田文镜时,三阿哥又及时劝阻,而且预言精准,甚至料中了雍正会给李绂等人安插什么罪名;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饱读诗书的三阿哥绝不是一个“酒囊饭袋”,而是一个看透世事的智者。那么,在八王议政之初,既然十三阿哥与张廷玉都意识到了,四位旗主王爷带兵进京,是来者不善,同样智商过人的三阿哥肯定也嗅到了其中的危险。
在彼时,三阿哥依然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参会,然后在“四爷党”与“八爷党”争得头破血流之际,选择站队,从而福祸不知;要么借故不去,坐山观虎斗,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三阿哥该怎么选,就无须小编多言了吧?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为什么三阿哥不选择去向雍正提早告发呢?
其实,这个也很好解释:
第一、作为天下读书人实际的领袖,三阿哥胤祉应该也是对“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新政有所不满的,所以,他没有必要去帮助雍正,尤其是在自己的心腹爱将李绂被雍正打击、罢免之后;
第二、这时候去告发,时机不对、空口无凭,三阿哥要是去进言,只会惹得一身骚;
所以,无论如何,三阿哥都没有理由要去告密的。当然,他如此完美的置身事外,终究还是引起了雍正的怀疑,不然查抄八阿哥府时,雍正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点名要他和弘时一起去了。只不过,三阿哥终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所以最终得以平安过关。
纵观全剧,小编只想说:这真是一只隐藏最深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