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扶贫大剧《那山那海》在央一开播!追完4集的我,来说一说观看该剧的感受:剧情和场面能吸引人追剧,但细节漏洞多,瑕疵多,某些情节缺乏必要的生活逻辑。
(相关资料图)
先说优点。
首先,《那山那海》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剧情里设有“钩子”,剧情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该剧一上来,就为我们展示了雷家的贫困生活,用一碗炒鸡蛋,就让我们分清楚了雷家三兄弟的性格和家庭地位。
在后续的剧情中,所有的细节,都在加深和强化着三兄弟的不同性格以及追求。
雷家老大雷铨水,一看就是个老实头、闷葫芦,属于老实巴交、窝窝囊囊的典型。
老二雷恒水,脾气急,性子烈,一身腱子肉,天不怕地不怕,一看就知道他是主角。
老三呢,是家里的老小,无一例外是家里最受宠爱的宝贝。这个老三雷德水,学习成绩好,但是人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打算,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雷家本来就够穷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提前而至的台风,又将雷家的牛棚刮倒了,雷家的牛被砸死了。
于是,第一个矛盾和困境出现了。本来雷家还指望着这头牛,给老大娶媳妇呢,这下子全泡汤了。
老大雷铨水和蓝菊香青梅竹马,相互喜欢,两家早就定下了娃娃亲。
但是蓝菊香的父亲蓝根旺现在嫌弃雷家穷,想悔婚。
村里的青年钟大虎也喜欢菊香,并且成功博得了蓝根旺的欢心。
蓝根旺为了悔婚,故意刁难雷家,要求雷家必须在三日之内拿出500块钱来当彩礼,否则就退婚。
为了给老大顺利娶上媳妇,给老三凑够学费,雷家阿妈准备劝说老二,入赘山下的林家。
有骨气又有志气的雷恒水自然不答应。
但这时老大又出了新的意外。
他为了追赶滚下山坡的牛,摔下了山崖,把腿摔坏了。
这下子蓝家更有理由悔婚了。
老二为了大哥和小弟,决心答应林家的求亲,并且抱着林家送的彩电去了蓝家,要给大哥做彩礼。
但在和大虎争夺推搡中,彩电误被碰到了地上,摔个粉碎。
你看,短短的两集剧情,矛盾迭起,牛被砸死、蓝家悔婚、老大摔坏腿、老二摔坏彩电,眼看着,不但老大的婚事无望,雷家的日子也被逼入了绝境。
但转机在一场大台风后出现了。
在台风中,学生被困学校,雷恒水不顾一切去救人,老大也不顾受伤的腿,跳进洪水中去捞竹梯,雷家两兄弟的表现,赢得了乡亲们的敬佩,也让蓝根旺刮目相看。
该剧的剧情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吸引着观众难以放弃,一直追下去。
其次,《那山那海》是表现畲族人民生活的,因此剧中的服化道场景等等,具有比较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像山洪爆发、大雨如注这样的场面,也都拍摄得很有真实感和气势,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该剧讲述的是福建宁德的畲族村民的脱贫攻坚故事,所以从观风寨村民的服饰、称呼再到他们的饮食和习俗,都具有畲族独有的特色。
对于这个陌生的少数民族,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北方的观众来说,很有新鲜感。
剧中的山洪爆发、台风肆虐时,观风寨房屋倒塌,大雨倾盆,天昏地暗,这样的场景感觉好震撼好吓人,看剧的我,真为当地村民的安危担忧。
其三,《那山那海》的几位年轻主演,虽然不是很有知名度,但演技都不错,又有几位老戏骨做配角和辅助,所以该剧演员的表演不会令观众觉得出戏。
领衔主演的杨铮,是正剧专业户,饰演敢想敢干的雷恒水特别到位。
饰演雷恒水恋人林月仙的演员奚望,漂亮又大方,刚在收官不久的大热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中,因扮演貌美又悲惨的女子轻红而备受瞩目。
饰演老大雷铨水的演员铁伟光,饰演老三雷德水的演员张植绿,从外貌特点到气质,也都符合各自的性格。
老大看上去就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老三的那对眼睛咕噜噜地转,一看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剧中有个细节,根旺叔嫌弃雷铨水穷、没本事时,手捧那碗米的雷老大,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左脚去踩自己的右脚,演员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将角色内心的局促和羞愧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剧中还有五大老戏骨,张光北、何政军、杨立新、米学东、章苏国作为最强辅助。
其实何政军和杨立新只不过是客串,戏份不多,演的角色也比较脸谱化。
真正体现出鲜活的生活化演技的,我认为是米学东和章苏国。
米学东饰演钟有财。
章苏国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但他是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在剧中,他饰演菊香爸爸根旺。
至于张光北,我总觉得他的外在形象,更适合演绎坏人,但这次他在剧中演了一个再正派不过的角色——陈校长。
他一心为了乡村的教育,从知识青年下乡开始,就一直扎根在观风寨,甚至都没有结婚。
张光北充分诠释出了陈校长热爱教育,心系畲族乡村,一心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畲族的发展,劳心劳力,无私奉献的人物精神。
以上3点,是我总结的《那山那海》的优点。
比起优点来,《那山那海》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那山那海》的演员虽然演技不错,但几个主角的年龄,都比角色设定大多了,角色与年龄的错位感,令人觉得非常别扭。
饰演陈校长的张光北,今年已经63岁了。但剧中的陈校长,当年是知识青年下乡留下的,为此女朋友和他分了手,据他自己说,已经留在了观风寨二十年,那么,他的年龄最多也就四十出头。
让63岁的张光北,来演一个40岁的中年人,年龄差实在太大了。
还有饰演雷恒水的杨铮,今年38岁,剧中他刚刚20出头。年龄差也不小。但还勉强看着可以。
最令人出戏的是老三雷德水。雷德水在开始这几集,还是个初中生。即使那个年代山里孩子上学晚,那德水也不会超过十七八岁。
但演员一看就是个成年人了。
饰演德水的演员张植绿今年已经整整30岁了。让30岁的人来演一个少年,实在是让人觉得年龄错乱和恍惚。
还有,饰演菊香的演员闵春晓已经39岁了。剧中饰演一个还未出阁的姑娘。
《那山那海》和正午阳光出品的口碑剧《山海情》,都是属于扶贫剧的类型,但是,《山海情》中找的演员,都比较符合角色年龄定位,该剧也捧红了饰演白麦苗、马得宝的年轻演员黄尧和白宇帆等人。
其次,《那山那海》为了煽情,连生活的逻辑和真实都不顾了,剧中许多细节都不符合现实。
最雷人的一个情节,当数雷恒水和陈校长,两人合力救学生的场景。
陈校长和学生们被困在洪水对岸,为救孩子们,钟大虎拿来了一架竹梯。但竹梯太短了,不够搭到两头。
于是,雷恒水和陈校长,一人抓一头竹梯,让学生们踩着竹梯“过桥”。
如果竹梯够长,能够两头都搭在地上,陈校长和雷恒水一人拼命按住一头,那还比较符合现实。
但问题是,竹梯不够长,是悬在半空中的。凭着一双手的力量,还是在下着倾盆大雨,竹梯滑溜溜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手,怎么可能抓得牢竹梯头,而且上面还要长时间承担着一个中学生的重量?
就算你雷恒水力大如牛,这也不符合实际。
因为一个人趴在地上,只用双手去抓住竹梯,是无法把全身的力量和重量都压在竹梯上的,单凭一双手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抓牢竹梯。
更何况陈校长还是一个教书的文弱中年人呢。
的确,这一段救学生的场面看上去惊心动魄,非常感人,但剧组不能只为了煽情,为了突出雷恒水和陈校长的主角光环,就罔顾事实吧?
这个情节,太像是爽剧的情节了,最多可以看作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根本不符合现实。
还有,救出学生后,雷家老大腿伤更严重了。老二背他下山,从山上到山下,长长的山路,而且刚刚爆发过山洪,下山后,老二竟然显得如此轻松。丝毫不像背上一直背着一个一百多斤重的成年人。
还有,剧中为表现雷家的贫苦,雷家人衣服都是打补丁的,炒一个鸡蛋,三兄弟也推来让去的,不舍得吃。
但是你仔细看,雷家人的衣服,虽然上面有补丁,但却非常新,也很干净,根本不像是穷人家穿久了洗不出来的衣服。
还有他们吃饭的碗,也特别新,特别干净,甚至连个缺口都没有。
我注意观察了,他们吃饭的碗,有粗瓷的,也有细瓷的。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末的偏远农村,一般人家都是用粗瓷碗吃饭的,因为粗瓷碗极便宜,不小心打碎了也不会太心疼。
而细瓷碗,日常不会使用,一般都是有重大场合,待客用的。
既然要表现那个年代的生活困苦,那你细节就必须做到位,让人心服口服才行。
对比《山海情》中角色所穿的衣服,家里的陈设,《那山那海》服装、背景、道具,都显得不够真实细致,年代感不够。
其三,《那山那海》是一部扶贫现实剧不假,但该剧的某些情节推进,却更像是一部爽剧,而且巧合多。
该剧的主题是雷家三兄弟的艰苦奋斗,他们依靠自己,走出了一条靠山靠海的富裕路,但雷恒水的脱贫致富起步,却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巧遇的女子——林月仙。
雷恒水背着大哥下山去医院,在船上时遇到了一个漂亮姑娘。
这里还有个搞笑的情节。
雷恒水哀求船老大,只收他俩一个人的船票。理由是自己背着大哥,不占座,而且大哥要去看病,没钱了。
但是,那漂亮女孩林月仙想混上船逃票,被船老大发现,要赶她下船时,满船的人都不吭声,唯独刚刚还付不起船票的雷恒水,大声说,这姑娘的船票我出了!
哈哈,看见漂亮姑娘,你又有钱了?
这个林月仙,恰恰就是林老板的女儿。而且,恰恰那么有经商天赋。恰恰,又和雷恒水不期而遇。
巧合太多。等于给雷恒水开了金手指。
《山海情》中,也有凌教授来帮助村民种蘑菇的情节,但凌教授本就是研究菌菇种植的,来帮助村民也合情合理。
而《那山那海》中,为了给雷恒水找一个“贵人”,为了让林月仙这样一个既聪明漂亮,家境又好的女孩,和雷恒水这个山哈搭上线,故意给林月仙设置了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弱点。
看到雷恒水和林月仙,有种《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既视感。
人家田晓霞和孙少平还算是老乡、高中同学,但这个雷恒水和林月仙,原本是生活根本不会交集的两类人,就纯粹是靠编剧的金手指给凑到一起的。
雷恒水认识了林月仙,从此要一路开挂了。
你看,他自从认识了林月仙,挣钱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样的情节设置,给人的感觉很爽,替雷恒水高兴,但仔细推敲,好像现实中的山里人,大多数并不会有这样的好运气。
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爽剧的思路和设置。
总结起来说:《那山那海》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所以,这部剧我会追,但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该剧称不上是一部优秀剧目。
比起《山海情》来,《那山那海》差在哪?
第一差在了演员上,第二差在了服化道上,第三差在了细节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上。
至于后面的剧情会不会更好,等我再看上几集,再来写剧评。
(文/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