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拟邀”还只是招商PPT里为项目增加商业魅力的“文字游戏”,资方不会信以为真,观众不会较真,就连被“拟邀”的明星们也不太在意。因为“被拟邀”的频次往往与艺人名气挂钩,几乎是一线演员的特殊“待遇”,所以出现在“拟邀”名单里,某种程度上对明星而言也是一种殊荣。
(资料图)
然而,随着各大剧集在选角阶段“遛粉”成常态,“拟邀”已经变了味道。前几天,《快乐再出发2》招商会上公布“拟邀”嘉宾后,被“拟邀”的魏晨公开让节目组“勿Q”。令人尴尬的是,在制片人公开致歉并声称已和魏晨方解除误会的微博下,魏晨再次回怼。显然,这场由“拟邀”引发的矛盾,并未像该制片人所预料的双方“体面地”一笑而过。
在《披荆斩棘》第二季开播之前,也曾流出一份“拟邀”名单,“被拟邀”的苏醒也曾在微博里亲自回应,表示希望节目方别“拟邀”,可以真邀。当艺人方不再容忍以“拟邀”为名的“被消费”,原本只是项目溢价手段的“拟邀”就开始变了味道。
那些年,天马行空的“拟邀”
拟邀,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词汇。从本义上来说,拟邀嘉宾原本就是“打算邀请的嘉宾”,取决于项目方的主观意愿。至于后续是不是真的会邀请,以及能不能邀请到,对项目方而言都不重要。也正因为不用对此负责,所以这些年出现过的拟邀堪称“天马行空”。
最为常见的影视综拟邀是“不怕邀不到,只怕想不到”画风。在招商阶段,各大项目的拟邀名单都是超一线阵容。《何以笙箫默》大火时,彼时偶像言情剧的招商拟邀名单里,钟汉良是PPT男主的固定人选,《花千骨》成为爆款后,男主霍建华一时成为古装剧最爱拟邀的演员。不管项目资源是哪种等级的配置,拟邀主演都是流量顶配的大咖。
还有一类“拟邀”尽管表达方式更含蓄,但声势同样很浩大。比如现在已经成为常规操作的溜粉式“网传主演名单”。尤其是古偶IP剧,从立项开始就会开启大规模“溜粉”式选角,各种版本的“网传主演名单”里,肖战、王一博、任嘉伦等具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流量明星已经成为常客。
与上述偏爱大咖的拟邀不同,有些拟邀看起来“朴实”多了。比如这次备受争议的《快乐再出发2》,在项目招商时,发出的拟邀名单与项目定位贴合度很高,都是07届快男。这种看似精准的拟邀,往往可信度更高,会在项目前期拉高观众的期待,当然,也会让“被拟邀”的艺人产生“期待”。当艺人方发现看似靠谱的拟邀原来还是一次“被消费”,落差之下怒怼节目也就不足为奇。
并不是所有走“情怀杀”路线的拟邀都如此朴实无华,在“浪姐3”还在如火如荼时,网传一份“披荆斩棘2”的拟邀名单出炉,不仅有杨洋、鹿晗、张艺兴、陈伟霆、任嘉伦、龚俊等流量小生,还有影视大咖如沈腾、徐峥,甚至还有大张伟、乔杉、岳云鹏等喜剧人。因王心凌而而勾起大众回忆杀的张栋梁也赫然在列,当然,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周杰伦。名单一出,网友哗然,同样在拟邀名单里的苏醒亲自下场发出倡议:建议节目组真的来邀一下。
拟邀背后的“生意经”
尽管拟邀的形式逐渐变味,背后的“水份”人尽皆知,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拟邀带来的效应却一直都在。形形色色的“拟邀”背后,有着统一的商业逻辑:用高价值艺人来提升项目溢价能力。
不管是在传统卫视时期,还是在新媒体时代,当一个B级资源配置的项目拟邀主演是S+艺人时,项目前期的整体水准都会因大牌艺人而被镀上一层金。因为在资源盘根错节的影视圈,艺人邀约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拟邀”艺人被资方或平台高度认可追加投资,极有可能增加片酬预算,真的为项目敲下艺人。在国产剧集依赖头部艺人的市场环境下,B级项目也有可能凭借大咖艺人跻身S+级别。
当然,在流量式微,内容逐渐取代艺人成为剧集核心竞争力的当下,多个题材领域已经不再“迷信”头部艺人的带剧能力,项目方的“拟邀”也转变风向,倾向于和角色本身契合度更高的演员,来直观输出角色魅力。
与此同时,头部艺人为了保证作品影响力,在接戏时也更为谨慎,相比单纯的片酬,他们更为在意项目本身的资源配置,所以用“拟邀”来撬动大盘市场已经越来越不可能。而“拟邀”在营销层面的价值却愈加凸显。
当下项目方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选角阶段一轮又一轮的遛粉。为了达到更佳的营销效果,被“拟邀”的主演往往是粉丝活跃度高、战斗力强的演员,在粉丝们相继下场之下,项目在前期就能赢得高关注度。即便制作方后期选择了新人出演,此前舆论效应下积攒下的角色认知度,也能在作品开播后转化为原始流量。
而相继抛出“网传主演”名单后,项目方也能在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反馈中,获取受众对选角的直观反馈。尤其是IP改编剧,原著粉往往极为挑剔,他们对相关主演的接受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前期口碑。
对于艺人来说,出现在影视项目的“拟邀”名单里并不会让他们反感,被频繁“拟邀”至少表明他们是主流市场认可的演员。但在明知项目方意图合作的演员并非自己、且对方并未和己方有过合作接洽时,艺人方对这种赤裸裸的被消费很难接受,粉丝们也无法接受,所以,被遛粉的艺人发澄清声明也成为一种常态。
面对项目方“只拟不邀”的消费,艺人方大多选择体面的沉默或委婉的澄清,很少会用“正面刚”的方式和项目方对峙,毕竟在影视综市场,艺人都是相对被动的一方。这也是魏晨“怒怼”节目方时,会在社交平台一片哗然的原因。
当然,这起事件的发生背后,有着特殊的背景。《快乐再出发》是一档具有高浓度怀旧情怀的节目,节目播出后,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圈层中认可度极高,22万+网友一度为其打出9.7分的豆瓣评分,不少受众转化为死忠粉。从节目第二季招商会的拟邀名单来看,尽管也有不少综艺届“大咖”被纳入考虑范围,但包括魏晨在内的拟邀嘉宾还是以原汁原味的“0713”为主,节目方继续走情怀路线的信号很清晰。
如果只是被“拟邀”,魏晨方或许不会有如此大情绪反弹,但制作人不严谨地戏谑邀约失败是因为魏晨方“没有档期”“酬劳高”等原因时,魏晨方担心网友误解正面澄清也就不难理解。出人意料的是,此后魏晨在制片人致歉之后依然怒火未消,双方之间的剑拔弩张,与节目主打的治愈和情怀杀形成极大反差,引发节目粉丝大面积不满,节目方和魏晨方均因此声誉受损,逐渐走偏的舆论导向,或许是双方都未曾预料到的。
这起因“拟邀”引发的事件,也从侧面给行业带来了启示:“天马行空”的拟邀不可怕,艺人不会当真,观众也不会信以为真。反而是可信度更高的精准拟邀才容易翻车,因为艺人“被消费”的憋屈感也会更强,双方擦枪走火的概率当然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