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影坛。
多的是二封、三封影帝。
(相关资料图)
也有四封和五封影帝的“神迹”。
而“喜剧之王”周星驰。
七度提名金像奖影帝。
最终却只得一座奖杯孤悬。
这是合理赛果。
还是被刻意针对?
历史问题。
要在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翻开四十年金像奖的影帝名单。
在2002年周星驰以《少林足球》夺得影帝之外。
仅有第一代“喜剧之王”许冠文,及“光头”麦嘉成功登顶影帝宝座,《提防小手》的洪金宝始终算是动作而非喜剧演员。
当然还有一个例外,也就是1993年梁家辉凭《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中的喜剧表演封帝。
反看周星驰。
1991年至1993年,先后凭《赌圣》、《逃学威龙》和《审死官》连续三度提名影帝,分别输给了《阿飞正传》的张国荣、《双城故事》的曾志伟和《92黑玫瑰对黑玫瑰》的梁家辉。
1995年到1996年,又连续两度凭《国产凌凌漆》和《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提名影帝,这两次则败于《重庆森林》的梁朝伟和《女人四十》的乔宏之手。
再后来则是零零年代的两次提名,时隔三年分别以《少林足球》和《功夫》入围,一擒一败,而后淡出影坛奖项的江湖。
很多人不忿于1993年周星驰败于梁家辉之手。
平心而论,梁家辉的喜剧表演,其实固化痕迹较重,换句话说,基本上就是“耍贱”一招,基本上一沾上喜剧,就开始放飞,无论是《黄飞鸿笑传》、《92黑玫瑰对黑玫瑰》、《玫瑰玫瑰我爱你》,还是《神经刀与飞天猫》、《至尊三十六计之偷天换日》、《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无一例外。
有人说,如果看过《我爱HK开心万岁》,就知道梁家辉的喜剧有第二种形态。
但据实而论,这部电影虽然也是贺岁无厘头类型,但喜感主要来自剧情设计,人物则或木讷、或跳脱,这种表演需要的其实只是自然度,且以TVB为标准即可。
但这个阶段的周星驰,也仍然只有一个标签,也就是“无厘头”。
他虽然已经开始往极简的方向行进。
但标配的表现是“瞪眼”、“捂嘴”和“夸张”的肢体动作,与从《喜剧之王》到《少林足球》、《功夫》和《长江七号》时期的极简化境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是该选梁家辉,还是周星驰?
其实就如《至尊三十六计之偷天换日》这部电影,能认为喜剧戏份的梁家辉,表演一定就压倒了轻喜剧模式的刘德华?这个问题其实无解,换句话说,谈不上谁好,谁不好。
所以大成之前的周星驰,尽管被王晶认为是香港影坛的演技派“一号”人物,也虽已经是一代高手,却远未到无懈可击的程度。
而相对张国荣、曾志伟、梁朝伟和乔宏这几位当年俊杰,更是败得理所当然。
因为喜剧类型电影的框架,很难有商业娱乐之外的深度,而当入围演员之间在表演的基本面即“自然度”难分伯仲的情况下,电影类型与角色深度必然就会成为另一重砝码。
王晶说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十秒换了七个表情,是专门做给影评人看的,但坦白说,这种“炫技”其实根本于演技无补。
所以除了1993年与梁家辉争雄的那一届,其他四度提名皆无话可说。
2001年的《少林足球》。
则堪称登峰造极。
周星驰兼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和主演五大身份于一身,豪夺当年香港年冠并将香港票房纪录首度推高过六千万大关。
其表演的“极简化”也达至巅峰状态。
而严格来讲,这个进程其实从1993年的《唐伯虎点秋香》时就开始了,但这种渐进式改变和表演形式上的“扔弃”,不留心的观众很难看出来。
然后1999年的《喜剧之王》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至《少林足球》就完全蜕变。
这一次,周星驰的对手是《男人四十》的张学友、《瘦身男女》的刘德华以及《蓝宇》的刘烨和胡军。
息影复出的张学友,表演的功力犹在,但人物被诠释得寡淡无味,电影的“中年危机”主题并未因人物的心绪波动、纠结等表现而带来更深层次的触动和升华,这也是其复出后一直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沉落角色和爆发力的不足。
刘德华的轻喜剧表演可略过不提,而《蓝宇》的刘烨和胡军放在香港电影的语境中,完全不明所以。
但周星驰这次登顶,并非因为对手不够强。
众所周知。
喜剧类型的表演,多数皆依赖于夸张与荒诞,所谓“无厘头”也是其中一种。
周星驰以“无厘头”开局,并将这种表演形式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可称同类型“无敌”,但在连续的金像奖铩羽之后,他一边转型导演,另一边开始对自己的表演“做减法”。
多年淬炼的最终结果,是一种表演的极境。
甚至在三年后的《功夫》和七年后的《长江七号》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表演方面已经前去无路,从而彻底转身幕后。
而就凭“技法派”的极致,和喜剧类型表演的无可匹敌。
周星驰已经登顶了个人和香港影坛的双重巅峰。
就这个阶段的状态而论,他已经可以挑战任何一个演员而绝不落入下风,甚至很多演员无法望其项背,在喜剧领域里更是一骑绝尘。
所以给予《少林足球》的褒奖恰逢其时。
当然,2005年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携巅峰之作《功夫》而往的周星驰,再次输给了与王家卫合作《2046》的老朋友梁朝伟。
这一次仍然非“技法”之罪。
如前述,当“技法”的比较找不到差异点,电影类型和角色深度就成了第二重较量,而放眼个香港影坛,王家卫与梁朝伟的组合,可称“无敌”。
有个问题其实也几经探讨。
比如周星驰是否可以问鼎香港影坛演技“第一”的宝座?
他在喜剧领域里的独步天下和无人可以挑战,是否也代表任何演员都无法与之相较?
硬币有两面,宝剑有双锋。
周星驰用了十年时间锤炼而成的极简演技,直入化境而尤其高妙,却始终就受困于“喜剧”一隅,并不是说他不能再涉足正剧,而是表演与观影这双重惯性,会先入为主将他羁绊住。
而关于这个概念的论证很简单。
比如有《英雄本色》的小马哥、《花样年华》的周慕云、《无间道》的陈永仁、《色·戒》的易先生、《寒战》的李文彬和刘杰辉、《父子》的周长胜、《最爱》的赵得意、《无双》的李问,也包括《无间道2》的倪永孝,周星驰能挑战成功哪一个角色?
反之,《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安、《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少林足球》里的五师兄以及《功夫》里的无名主角,放眼影坛,谁敢横刀跃马?
平手论交,是对所有人的尊重。
不过若加上转型导演的成功,香港确实就只得一个周星驰。
综合而论,也确实可称“无敌寂寞”。
周星驰只拿一座影帝奖杯。
与其实力并不挂钩。
而历史上的另外六度争夺金像影帝的鏖战。
却也成败有因。
结果或即宿命。